史应淼

史应淼,号墨人浪子,1950年生,毕业湖北美术学院。师从国画大师汤文选门下深造。擅长中国山水画、书法、花鸟,对中国山水画颇有研究。

相关评论

    峭硬俊丽,幽明清晰

    ——史应淼山水画鉴赏

     

    乙客|文

     

     

    中国传统山水绘画历经“五四运动“洗礼后的变革,走向了”中西融合“、“借古今开”的新局面。时至今日,强烈的竞争意识驱使画家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态势而各使其招,各具特色。而能够持续竞争的唯一优势就是具备超过竞争对手的创新能力。史应淼先生就是一位秉承传统、富有创新精神的实力派画家。

     

    史应淼,号墨人浪子,1950年生,毕业湖北美术学院。师从国画大师汤文选门下深造。擅长中国山水画、书法、花鸟,对中国山水画颇有研究。作品早在八十年代分别在湖北日报、长江早报、武汉晚报、文化报、少年文学报、中国指画、芳草杂志、布谷鸟杂志、故事会等刊物多次发表。去年被湖北省今日湖北杂志社作为《今日湖北实力沠画家》向全国推介。2016年上旬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创办的神州杂志上人物专版推介。2016198期也进行了推介。多年多次分别在湖北、云南、广东、天津、石家庄、河南、湖南、海南、江苏等地成功主办个人画展。已出个人画集三本。作品被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泰国、韩国、日本、台湾、香港等海内外七十多个国家及地区名流收藏。现为湖北省高级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美协会员,中国画院院士,中国画院一级画师,湖北省美协、书协会员,武汉市美协会员,湖北省当代实力沠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客座教授,受聘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全国新课标青少年书画才艺赛现场评委。

     

    史应淼先生喜游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这使他的画形成自己简约明快的独特风格。史应淼善用墨法,枯湿浓淡兼施并用,尤其喜欢用湿笔,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和,表现出山川的氤氲气象和深厚之态。有时用墨很浓重,墨气淋漓,空间感强。在技巧上他运笔灵活。或细笔勾勒,很少皴擦;或粗线勾斫,皴点并用。有时运笔酣畅流利,有时又多方拙之笔,方圆结合,秀拙相生。

     

    欣赏史应淼的山水画,有一种说不出的震撼和奇妙。他的山水画不同于一般画家,细细品味他的山水画作品,那山峦叠翠的圆形山峰,一座座如同蘑菇,用深浅不一的皴点皴出山石的质感和型态,皴点密集而丰富,规整而严谨。以实取法,实中有虚,密中有疏,疏密有章。他的皴点小而密集,刻画出山石的峭硬质地,同时也体现出山体植被密集、翠色葱茏、蓊郁淋漓、烟云迷蒙的境界,清韵如诗的画面令人耳目一新。石涛曾说“笔墨当随时代”。这句格言适用于国画发展的任何时代、任何时期。笔墨当随时代,不仅仅是要求笔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更重要的是发展要有深厚的根基,没有根基就没有发展。史应淼这种独特的山水画,是对这句话的精准阐释。

     

    史应淼在勾斫时,为了表现轮廓和结构,多用中锋笔。树木、房舍和船只,皆用线勾,用线的粗细、轻重和深浅,有变化,由近及远,愈见轻淡。他在皴擦时多用渴笔和侧锋,表现山石树木的质地和结构的。在运用点法点树叶、树、石上的苔点、山上的杂草,简洁明快。他淡墨轻染,染山石的暗处以增强体积感。染山根,会空出烟云,增强了空间感。远山他用淡墨涂染和江水勾染结合,多遍轻染,使画面产生厚重感。

     

    从史应淼的山水画中,我们也能体会到他以书代画的画风。明代唐寅说:“工画如楷书,写意如草圣。不过执笔转腕灵妙耳,世之善书者多山画,由其转腕用笔之不滞也。”点出了书画之间的共通的关捩。因此,研习书法对山水画有着很大的用途。山石景物的勾线、皴法无不透露着画家书法艺术的功力。史应淼的山水画,笔墨苍润,画风俊逸,境界高远。他善用富于变化的线条勾写出层次丰富的山石,墨气酣畅淋漓,表现氤氲升腾的气氛。他喜欢在画中融入了他自己独有的思想感情,每一幅都赋予一种情调,表露一种情思,唤起观者的共鸣。观看他的作品,让人仿佛置身干一种美妙的仙境,淡雅朴素,身心俱沉浸其中,流连忘返。

     

    清人的一段画论曰:“笔致缥缈,全在烟云,乃联贯树石,合在一处者,画之精神在焉。山水树石,实笔也,云烟,虚笔也。以虚运实,实者亦虚,通幅皆有灵气。”史应淼的画就是在这实者虚之、虚者实之的化境间,把握了宇宙万物与我们个体生命之间的共鸣。这种共鸣在本质上是虚、是空、是无。正如诗品所云:“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水墨霭郁读山水”,没有领悟力的积淀,就没有发展。史应淼的山水画呈现着多样式多风格,如“笔势灵游钟神秀”。在他的笔下,这些山水画呈现出苍润迷离、空濛清奇、墨色淋漓的畅快境界。尤其是他的笔墨晕染技法,将水的流动洇染和墨分五色的变化融合一体,闪展腾挪,千变万化,出人意料却合乎情理。水墨在宣纸上奔腾流转,一气呵成,不可遏止。山岚氤氲,雾霭叆叇,虚中有动,实中有静,动静天然而出。似乎画面上静止凝固的水墨仍没有尽兴,仍然保留了千军万马奔腾之势。让人内心的激越随着水墨的蜿蜒奔泻而铿锵不止。

     

    北宋中期的郭熙在《林泉高致》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中国山水画往往在一幅画中有"高远"让你体会山峰的雄健,感到山势逼人,如身临其境;有"深远"让你感到山重水复,深邃莫测;有"平远"视野开阔,心旷神怡。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史应淼打破焦点透视观察景物的局限,用仰视、俯视和平视等散点透视来描绘画中的景物。他所描绘的湖光山色,瀑布飞泉,令人神往,而层峦叠嶂,山丘连绵亦会让人惊叹。

     

    史应淼的山水画构图繁密却疏密有致,多以平远法结构。设色清雅,以色融墨,以墨融色,色墨天然融为一体。山石多用斧劈皴远承马远夏圭。表达出山石的峭硬俊丽,幽明清晰,块面质感强烈。在位置经营方面,他的水墨写意山水多取俯瞰式镜头,居高临下,山水景色尽收眼底,给观赏者带来一种全景式的震撼和美感。史应淼将笔墨的深厚功力通过他的学养、胸襟、器宇、禀赋和驾驭能力毫无遮拦的表达出云山雾水的意境。笔墨的运用得心应手,挥洒自如。若胸中有纤尘,有丁点世俗气,有纤缕功利心,都无法融合到如此完美的境界。他的山水,“点墨霭郁”,为笔墨线条赋予了独立的审美价值。

     

    史应淼先生的山水作品如诗如歌,几十年来他在绘画技法上进行过各种尝试,掌握了不少墨法及现代水墨的尝试,看他的作品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散发出的魅力,凸显出他在传承和发展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上那种孜孜以求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