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著名艺术家 > 石开

石开

石开,1951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原姓刘,别名吉舟,从事艺术职业后改姓石。青少年师从陈子奋、谢义耕、何敦仁等先生学习书法、篆刻、绘画、诗文。1998年迁居北京,为职业篆刻书法家。历任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中国书法进修学院教授。

相关评论

    中国书法,是一种真正的艺术。它是民族文化的产物,它负载着丰富的文化心理信息,表现着独 特的民族艺术精神,显示了我们民族立足于世界艺术之林的尊严,以及高度民族文明的生命力。越是 具有民族个性的艺术,就越具有世界性。所以,追西方文化精神不可不知建筑,悉中国艺术则不可不 究书法。 今天咱们来说说石开老师的草书书法。

    他是中国印坛顶尖人物。其印风影响当代印坛。早在80年代中期,印坛被称做“三足鼎立”即曰华;王镛高步京华;韩天衡雄居海上;石开领风骚于闽南。他和王镛、何应辉、沃兴华等被称作“流行书风”的领袖人物和“中国书坛的重量级人物”。

    16岁开始篆刻。从游射义耕,陈子奋。不十年即走出藩篱,篆法结体自成系统。刀法亦有于前人。

    其书法有着强烈的明清调色彩,来自黄道周,傅山的影响几乎随处可见,从黄道周那里得到了紧中透松的奇峭冷逸,从傅山那里得了开张自如的大气盘旋。不过,二者又都是通过对乃师陈子奋的法乳攀援上的。陈子奋书法篆刻右下直拓摇曳奋逸的体势,笔触都在石开那里得到发扬光大。不过,相对乃师香叟的拘谨,稍嫌刻板,石开更多了些放逸奇诡。与石开篆刻的冷艳精雅相比,石开的书法显示出低调的执烈,他将黄道周书法沉重的末世感转化为一种入世的出世的放旷圆融。带有一种精神归属上的宗教感,不过,这种宗教感是带着入世的积极情绪的,恰如禅宗“运水搬柴,无非妙道”的师心自用和见性即佛。来自书法的禅气使石开的书法在意境格调上与当代任何一位书法家都拉开了距离。尤为可贵的是这种禅气并非故意造作而是自然流露绝去伪饰,这与当代某些以居士自居的假道禅书法的矫揉造作、扭捏作态可谓相去霄壤。

    石开书法似多用篆刻、短锋宿墨,拄纸蹲行,并时兼水破墨法,因而线条燥重拙厚,氤氲生烟。而少空灵蕴籍。更出八面出锋的迅疾侧利。其结构拖沓右曳,往往最末笔或拖曳或缭绕或盘曲表现出悠闲而矜持的创作心态,在其他书家腕下或可成为俗笔。而在石开的笔下却成为个性化风格的点睛之笔。正所谓:虽其病处,乃自成妍。石开书法是强调表现的,他的作品带有孤峭奇逸的强烈的个性色彩,在取法明清一路的当代书法家中,石开无疑是最具原创性的一位。应该说,石开书法的情趣化,不同于作品的

    意境、神韵。意境、神韵是书法作品多种构成元综合配置而形成的整体性审美效果,它来自于超乎形式之上的审美体悟。而石开书法的情趣化,则着力于文字内容上对世俗意象的摄入,把日用伦常层次上的生活事物引到楮墨的挥运中来,打破了传统以诗、词主雅的内容格局。在石开的书法世界里,作为文人写意的纯粹意义上的书法创作已经被弱化了,轻松代替了严肃,游戏取替了正经,情调化的书法氛围在作品中弥漫,我们似乎还可以从其中看到石开为此自信而神秘的诡笑。

    石开书法的情趣化,让我想起齐白石先生的绘画。中国的绘画一直提倡“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原则,然由于受到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绘画的母题选择主要以山水、花鸟虫鱼等为主流客体,因着历史的沿袭,这些意象几乎成为古典文人心灵迹化的文化代码,他们很少再去拓宽这种意象格局,而是习惯地耽于其中且乐此不疲。而在齐白石的绘画中,传统文人的绘画情境与世俗的生活图景融合了。古来从未能入画的形象在白石的画中活跃了,那扒篱,那老鼠,那百姓平凡的众生相……都在诉说自己美妙动人的隐秘。不知道石开是否从白石的绘画中获得一种启发,一种灵感,其书法的情趣化怎会与齐白石绘画的平民情结如此相似?是上帝安排?还是基于同一创作思想、创作心境作出的相似的审美选择?或许是因为齐白石曾身为木匠,石开曾为汽车修理工,同样微寒的生活经历,使他们的笔下同样反映出对世俗生活的偏爱与热情?猜想永远是在旅途上的,但我知道,在他们的世界中都有一双发现生活美的眼睛。 宋代书画家米芾论书,曾提出一个难能可贵的指导思想:“要在入人”。所谓“入人”就是指要密切根据创作主体及其作品来论书,从而避免随俗流转,人云亦云,空泛不实。因此,“入人” 的批评原则总是要在共性中寻找个性,一般中寻找个别,这无非需要睿智慧眼。

     

    我读石开书法,只是泛读,谈一点零星体会。我深知,要了解石开,也许面对他的艺术世界才是更实在的。作品中的内在声音会更让我们不断去纺织、充实石开的形象。